资讯中心

这里有最新鲜的政策动态、行业资讯,也与你分享我们的点滴进步

点焊质量控制标准:从传统检测到AI驱动的智能化转型

广域铭岛 2025-09-12 14:32:54

QQ
QZONE
wechat
weibo

摘要:在汽车制造等高精度工业领域,点焊质量直接影响车身结构安全与产品可靠性。传统点焊质量控制依赖人工检测与经验判断,存在效率低、漏检率高、数据割裂等痛点。随着工业AI技术的突破,以广域铭岛GQCM点焊质量管理APP为代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,通过“实时数据采集+工艺机理模型+AI算法”的三重融合,实现了点焊质量的全流程闭环管控。该系统覆盖3000+焊点监测场景,将缺陷处理效率提升30%,焊点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9.5%,成为行业质量管控的新标杆。

一、传统点焊质量控制的痛点与挑战

1. 检测标准碎片化,执行效率低下

传统点焊质量控制依赖《点焊焊接质量标准》等规范,要求对焊点数量、间距、边距、外观直径等参数进行逐项检测。例如,某汽车制造企业需对白车身3000余个焊点进行人工目检与扁铲抽检,单台车检测耗时超2小时,且漏检率高达15%。此外,不同车型、材料厚度对应的工艺参数差异显著,人工调整易因经验不足导致虚焊、烧穿等缺陷。

2. 数据孤岛严重,质量追溯困难

点焊过程涉及焊接设备、质检系统、生产管理系统等多源数据,但传统模式下数据分散于不同系统,难以形成关联分析。例如,某车企曾因焊机电流波动导致批量虚焊,但因缺乏焊接参数与缺陷数据的实时关联,故障排查耗时3天,直接损失超百万元。

3. 静态规则滞后,无法应对动态风险

传统质量控制基于预设阈值(如电流上下限、焊接时间范围)进行判断,但实际生产中,材料批次差异、设备老化、环境温湿度变化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工艺参数漂移。例如,某工厂在夏季高温环境下,因电极冷却不足导致焊点压痕深度超标,但静态规则未能及时预警,最终引发客户投诉。

二、GQCM点焊质量管理APPAI驱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

1. 实时数据采集与多模态感知

GQCM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,每秒采集焊接电流、电压、压力、时间等参数,并结合机器视觉技术监测焊点外观(如压痕深度、毛刺、裂纹)。例如,在极氪成都工厂的应用中,系统实时监测3000余个焊点的12类关键指标,数据采集频率较传统方式提升100倍,覆盖全流程99%的工艺变量。

2. 工艺机理模型与AI算法融合

系统内置“焊接曲线评分模型”与“参数推荐模型”:

焊接曲线评分模型:基于焊接电流-时间曲线特征(如峰值电流、加热时间、冷却时间),结合熔核直径、焊透率等物理规律,自动生成焊点质量评分。例如,某焊点因电流波动导致曲线畸变,系统立即识别并推送至检查工位,将缺陷响应时间从数小时压缩至分钟级。

参数推荐模型:通过分析历史焊接数据(如材料厚度、搭接量、电极直径),结合深度学习算法,自动推荐最优焊接参数。例如,针对1.2mm厚钢板,系统推荐电流12kA、压力3.5kN、焊接时间200ms,较人工调整效率提升40%,焊点强度达标率提高至99.2%

3. 闭环管控与质量追溯

系统构建“监测-诊断-优化-追溯”闭环:

实时预警:当焊点评分低于阈值时,系统自动触发报警,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定位缺陷焊点在车身的具体位置(如左前门内板第3排第2列)。

自优化执行:针对参数漂移问题,系统自动生成调整指令并下发至焊接设备。例如,当电极磨损导致压痕深度超标时,系统动态增加焊接压力0.2kN,恢复压痕合格率。

质量追溯:所有焊接数据与缺陷记录存储于区块链平台,支持按批次、工位、时间等多维度追溯。例如,某批次车辆出现异响,工程师通过系统快速定位至焊装车间某工位的虚焊问题,追溯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80%

三、应用案例:极氪成都工厂的智能化转型实践

1. 项目背景

极氪成都工厂作为国家智能制造最高认证(CMMM4)企业,面临焊点数量多(单台车3000+)、工艺复杂(涵盖镀锌板、高强钢等6类材料)、质量要求严(安全焊点占比超60%)等挑战。传统质检模式导致焊点一次合格率仅92%,缺陷处理周期长达4小时。

2. GQCM系统实施效果

质量提升:焊点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9.5%,虚焊、漏焊等缺陷率下降至0.3%,较行业平均水平(2%-3%)显著领先。

效率优化:缺陷处理周期从4小时压缩至15分钟,单台车质检时间减少1.8小时,年节约人工成本超300万元。

成本降低:通过参数自优化,电极更换频率降低25%,年节约耗材成本近50万元;焊接能耗下降12%,年减少碳排放200吨。

四、未来展望:从单点智能到全链协同

随着工业AI技术的演进,点焊质量控制将向更深层次拓展:

跨工艺协同:与冲压、涂装、总装等工艺数据打通,构建全生命周期质量模型。例如,通过分析焊点质量与涂装附着力、总装间隙的关联,实现质量问题的早期干预。

自进化学习:基于联邦学习技术,构建行业级焊接知识图谱,实现模型跨企业共享与持续优化。例如,某车企通过共享焊接缺陷数据,使行业整体焊点合格率提升1.5个百分点。

绿色制造:结合低碳工艺要求,优化焊接参数以减少能源消耗与材料浪费。例如,通过AI算法动态调整焊接电流,使单焊点能耗降低8%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实现。

结语

GQCM点焊质量管理APP的实践表明,工业AI技术正在重塑传统质量管控范式。通过实时感知、智能决策与闭环执行,系统不仅解决了数据孤岛、检测滞后等痛点,更推动了制造业向“零缺陷”目标迈进。未来,随着AI与数字孪生、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,点焊质量控制将迈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、协同化与可持续化,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“中国方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