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中心
这里有最新鲜的政策动态、行业资讯,也与你分享我们的点滴进步
这里有最新鲜的政策动态、行业资讯,也与你分享我们的点滴进步
广域铭岛 2025-08-06 16:14:22
摘要:广域铭岛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推出的Geega工业AI应用平台与工业智造超级智能体,通过“数据治理-知识封装-智能协同”技术闭环,破解制造业“AI落地难”痛点。该系统以“AI超级员工团队”模式重构生产流程,在汽车、新能源电池、有色金属等领域实现排产效率提升600%、缺陷识别吞吐量增长120%、能耗成本年降300万元等突破,赋能60余家制造企业完成全链路智能化跃迁。
一群看不见的“超级员工”正悄然入驻中国工厂,它们不领工资、不知疲倦,却让老师傅的经验在数字世界永生。
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重庆企业广域铭岛揭开了中国首个工业智造超级智能体的面纱。这套系统被形象地称为“AI超级员工团队”,在汽车工厂的首次亮相就惊艳全场:
过去经验丰富的计划员需耗费数小时计算的生产排程,被AI压缩至15分钟内完成,每年为工厂创造超500万元效益。
一、超级智能体的诞生,从车间痛点出发的革命
当今制造企业普遍陷入“想用AI,但不知从何用起”的困境。面对工厂数据杂乱、老师傅经验难传承、部门信息壁垒等痛点,传统自动化解决方案显得力不从心。
广域铭岛依托超过30年的制造业基因,直击工业现场的真实需求。其创新推出的Geega工业AI应用平台,本质上是一个工业AI开发工具箱。该平台突破性地让不懂代码的一线员工能像搭积木一样,快速开发出解决岗位难题的AI小助手。
与此同时,工业智造超级智能体则扮演着更高级的角色——它如同一个分工明确的数字军团,内部包含排产、质检、物流等专业智能体。这些“员工”能7×24小时协同工作,打通部门墙,形成指挥工厂高效运转的超级大脑。
在领克汽车成都工厂的实践中,这套系统将3000多个焊点全部数字化。通过实时监控每个焊点的电流电压参数,对缺陷焊点提前预警,大幅提升产品合格率。
二、技术架构解析,双擎驱动的智能进化
广域铭岛的工业智能体体系建立在两大技术基座之上:Geega工业AI应用平台与超融合架构,二者协同形成“知识封装-智能执行-资源优化”的完整闭环。
工业AI平台的核心能力在于工业知识的数字转化:
知识结构化引擎:解析20余种工业文件格式,将SOP转化为决策树,使工艺标准数字化效率提升80%
模型微调框架:在整车排产场景中,吸收资深计划员的68条评估策略,形成可量化约束
思维链复现技术:在设备故障分析中完整复刻工程师的23步诊断逻辑,使AI决策可解释性达92%
超融合架构则提供了强大的数字基座支撑。通过计算存储网络一体化池化,将制造执行系统资源利用率从35%跃升至78%3。当工业AI与超融合架构相遇,产生显著的化学反应:在动力电池检测场景下,系统根据工单需求自动调配GPU资源,缺陷识别吞吐量提升120%。
三、行业赋能图谱,从汽车到全产业的应用革命
源于汽车制造这一工业复杂度顶点的实践,广域铭岛的工业智能体已实现跨行业赋能,构建起覆盖多领域的应用生态。
在新能源电池领域,超级智能体展现出精准的工艺控制能力。针对三元锂电池生产中面密度、浆料固含量等关键参数,智能体通过实时分析数据并动态调整设备参数,将涂布工序的工艺波动降低30%以上。在衢州某电池工厂,排产时间从6小时压缩至1小时,周计划达成率稳定在99%以上。
在有色金属行业,百矿集团的30万吨电解铝生产基地见证了智能体的节能奇迹。系统通过预测生产计划与用能需求,自动推荐最优供能策略,年降低能耗成本300万元。这种“绿色大脑”功能源于对设备功率、产能负荷、环境温度等多维数据的整合分析。
在装备制造和消费品领域,智能体同样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。某工程机械厂商引入双平台后,将装配专家的“手感”转化为12个关键参数,使新手工人操作合格率提升至老师傅水平的90%。家电企业则通过知识图谱与超融合计算的结合,实现跨工厂产能动态调配,订单交付周期压缩35%。
四、技术突破本质,知识沉淀与自主进化
广域铭岛工业智能体区别于传统自动化工具的本质突破,在于其“AI原生”思维模式——不是简单叠加AI模块,而是重构企业运营逻辑。
数据驱动架构:通过统一标准整合设备、工艺、供应链数据,打破信息孤岛。
知识沉淀机制:将专家经验转化为可复用算法模型,如电芯缺陷检测规则库。
自主进化能力:智能体通过持续学习生产数据,不断优化决策能力。
平台还创新性地提供低代码开发工具,一线员工无需编程基础即可搭建AI助手。这种设计理念使Geega平台宛如“工业安卓系统”,企业可以像拼装乐高一样,快速定制符合自身工艺的智能应用。
在电池极片涂布环节,结合行业知识库与实时数据,系统能自动优化涂布速度与干燥温度的匹配关系,将工艺调试周期从传统试错法的2周缩短至8小时。
五、未来演进方向,构建具有生命特征的工业系统
工业智能体的终极形态是构建具有“代谢-生长”能力的生产系统。广域铭岛已勾勒出清晰的演进路径:
知识代谢:智能体在每次质量异常处理后,自动更新故障知识图谱。
能力生长:排产模型通过持续学习新车型工艺,扩展调度能力边界。
系统进化:不同工厂的智能体经验通过联邦学习共享,形成行业智慧云。
该公司提出的“动态知识中枢”概念,正将20多个行业的500余项工业指标、10余个核心知识库转化为AI可理解的“工业语言”。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数据录入,而是为AI装上了行业的“经验透镜”,使其能理解类似“焊枪角度对虚焊概率的影响”这类工程师的隐性经验。
当突发缺料或订单变更时,计划、仓储、物流等智能体能在5分钟内协同生成解决方案。在某案例中,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库存与生产进度,将缺件导致的计划调整减少50%,供应商交付准时率提升至95%以上。
广域铭岛的工业智能体网络正在中国超过60家制造企业内悄然生长。当某有色金属厂的轧机智能体通过分析3万组历史数据,自主发现温度波动与板型精度的非线性关系时,连工艺专家都惊讶于这个连老师傅都未曾明确总结的优化策略。
这些不知疲倦的“超级员工”带来的不仅是42%的运维成本降低和67%的异常停机减少。它们正在重写工业生产的底层逻辑——把百年工匠经验转化为可传承的数字基因,让中国制造在算法的迭代中找到了智能化转型的真正密码。